6月3日晚間,臺灣資資深藝人賀一航因大腸癌逝去,年僅54歲。實際上,賀一航早在2011年就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但手術后決定不接受化療,因為他想以「吃好睡好、生活開心去對抗」,就這樣獨自抗癌8年,從未接受過化療也沒做過健康檢查。他認為,很多人在醫院里不斷化療,心情低落反而讓病情更嚴重,他坦言自己之前始終不愿多談病情,就是擔心誤導社會大眾,這些年來他外貌、生活、工作都和常人無異,如今驟然辭世,噩耗震驚各界。
在賀一航之前,同樣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藝人因大腸癌去世,他就是頗有名氣的豬哥亮!兩年時間里,大腸癌奪走了兩位臺灣知名藝人的生命,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關于大腸癌,日本癌癥協會的山田博士是這樣認為的:通常唯一根治大腸癌的方法是手術治療,將腫瘤所在的大腸切除,并將相關血管、淋巴一并切除。但對于腫瘤過大或是腫瘤位置無法手術的患者,則先以輔助性化療將腫瘤縮小后,再施以手術切除腫瘤;而進一步的化學治療則用于術后的輔助性治療,及控制轉移性的結腸直腸癌。不過大腸癌開完刀后,還是有復發的機會,若開刀后持續回診做化療,便可大幅降低復發機率。

大腸癌發生原因與癥狀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大腸癌的風險因子主要是遺傳和飲食習慣,如果親戚中有大腸癌患者,且本身又愛吃油炸、重咸食物的話,或者曾罹患腸道發炎性疾病,就要多加注意了。
常見大腸癌癥狀包含便秘或腹瀉、糞便帶血、上完大號后覺得大不干凈、糞便變細等,但也正因如此,許多人都以為大腸癌應該要有血便、便秘、腹脹等癥狀,其實有很多患者初期甚至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幾乎都是在定期檢查被發現的,通常如果出現排便習慣異常或形狀改變、糞便帶血、體重減輕等癥狀時,很可能已是大腸癌第2或第3期了。
大腸癌癥狀:早期幾乎沒有癥狀
山田博士還提示大家,正因為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癥狀,所以要早期發現只有一種方式,就是做大腸鏡。一般而言,以下4種人尤其需要做大腸鏡:
1、平常有慢性便秘或腹瀉,或是體重有不明原因下降,有抽煙習慣,喜歡吃大量紅肉、纖維質不夠,有這些不良生活習慣的患者。
2、50歲以上是大腸癌風險比較高的族群,所以一般建議50歲以上要做一次大腸鏡。
3、假如一等親(父母親)就有大腸瘜肉、甚至有大腸癌患者,就必須提早做大腸鏡,我會建議從父母親罹患癌癥或瘜肉的年齡,再往前推10年,就是該做大腸鏡檢查的時候。
4、長年患有慢性腸道發炎疾病,也會提升罹癌機率,例如克隆氏癥、潰瘍性結腸炎,罹患時間超過8年或10年以上,也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山田博士還強調,早期大腸癌、直腸癌如果治療適當,5年存活率可以超過90%,說明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性。除了腸鏡檢查之外,日本的癌癥早期篩查體檢也相當管用,可查出微米級別的癌細胞,意思就是腸內最早有癌細胞的時候就能檢查出來!無論大腸癌,還是其他疾病,預防永遠勝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