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變得開始痛不欲生、呼吸困難或有氣無力的話,往往讓人束手無策。其實,在此之前身體會發出很多警告給自己,其中一種就是尿液。
排尿是我們每天必做的功課、根據尿液的顏色、排尿的方式及細節就可以得知一些信息。日本醫科大學付屬醫院泌尿科部長的近藤幸尋醫師談到,尿液是衡量我們健康狀態的重要指標。
「尿液是全身循環血液的原型,其中涵蓋了全身的健康狀態信息。尿檢是檢查罹患疾病的重要手段」(近藤醫師)
??血液檢查對于掌握疾病的先兆及發展狀況非常有效,但患者不去醫院接受血檢,是完全沒辦法知道身體情況的。尿檢卻不同,人每天都要多次排尿,自己完全可以肉眼觀察出身體的變化。
「想要了解詳細結果的話仍需要去醫院接受詳細體檢,但很多患者前期都是通過觀察到自己排尿時的異常情況,才預知到重大疾病的。平時掌握自己的排尿量及回數,可以更準確地判斷出自己身體的變化。發現異常今早就診,可以有效的回避無法解決的重大疾患」(同前)
那么,該如何判斷呢?
◆通常排尿方式
隨著年齡的增長、常會出現“意猶未盡”的狀況,俗稱尿不凈。「本來以為可以了,卻又出來了」的這種狀態。通常是由于管理尿道的肌肉由于年齡的原因開始老化,無法完全排凈尿道內的殘留尿液,并非是由于疾病,而是由于人體老化而造成的現象。
與此類似的還有「排尿的力氣較弱、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較為緩慢地排出」的情況。腎臟及透析的專科醫生吉田啟氏院長表明:「排尿時流勢較弱、需要花費30秒以上時間仍持續排出的話,首先要懷疑前列腺肥大、甚至前列腺癌。此類疾病會縮小膀胱的出口而發生排尿困難」
◆尿失禁的方式
尿失禁可以觀察到有危險性及無危險性的兩種情況。尿意緊迫時快速站立,這時候出現的輕微失禁情況大多是由于尿道周圍肌肉老化的原因,無需過分在意。
? ?但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完全沒有尿意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想去洗手間的時候,出現的尿失禁。近藤醫師對此是這樣說明的「當膀胱存滿了尿液卻不想去洗手間,可能是因為接收尿意而調節排尿的大腦皮質等受到損害而出現了異常。可能存在腦梗塞或認知障礙等疾病」。